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那些年电影影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那些年电影影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法国电影玛格丽特影评?
该片先于传记片面世的《玛格丽特》,尽管借用了詹金斯的真实故事,但时代背景和地域的改编让故事更多了一份自由气息。二十年代的巴黎,保守与激进并存,达达主义正兴起,歌剧仍是上流社会的主要消遣,所有改编都那么合理和应景。
这不是部对于梦想高谈论阔的电影,却用梦想这个常出现的词汇点出人的矛盾,有人有能力却甘愿作梦,有人没天分却努力想让梦想成真,玛格丽特并非想实现梦想,而是仅仅希望能够藉由圆梦唱歌让她爱的人注意到她,如此而已。
讽刺的是,当她获得老公的注意时,却因这多年来的谎言重伤倒下,而电影在每个分段都会放上一张照片,每张都是玛格丽特独照,唯有在最后,是张合照,看来格外讽刺。
谁看过韩国电影《办公室》,能讲讲剧情吗?没看明白?
这部电影确实比较难看懂!我也试着解析一下。
首先要看明白电影,谁杀了谁!电影画面很多都是点到为止,夹着很多镜头的切换,所以搞不清楚金先生杀了人,还是女主杀了人!!所以要借助警察的视角
1:金先生杀了自己全家,最后跑到公司,死在了配电间。而且散发出了臭味,可见已经死去多时了。(据此可知,后面死的人,都与金先生无关)
2:其他死者(均是被女主杀死的,越到后,凶手越清晰)
第一个死者,看到的是金先生。最后被吊死在了天花板
第二个死者,没有看到凶手,死在了过道
第三个死者,也就是死在卫生间那个,初看是金先生,后面又变成了女主。
第四个死者,女主爆发杀死了她,并扔下了楼。
3:一个重要的隐喻是,金先生曾递给女主那把刀,金先生说你我都是一样的人,你比我更需要这把刀。女主歇斯底里的喊道,我哪里像你了?
---------------------------------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部电影?
作为电影专业,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通常讲我们在写影评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喜欢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
1.剧本逻辑
首先我会思考整个电影中的人物行动是否符合剧本逻辑,电影所讲的故事线索是否贯穿整个影片且连贯有致.
2.镜头语言
很多导演有自己特定的风格,比如姜文喜欢用面部大特写,毕赣喜欢用长镜头,王家卫喜欢用景深镜头,所以镜头语言这一部分会格外重要,因为每一个镜头都有导演想表达的情绪在,为什么会用大特征?为什么这里会用俯拍?这些都是值得分析和思考的问题.
3.社会文化
要知道好的电影是在讲现实的故事,那么编剧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故事?电影为什么要表达这样的故事?究竟是为了体现怎样的社会语境?这就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意义,比如才拿奥斯卡奖的《绿皮书》,为了展现美国种族歧视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平衡黑人的权益等等.
4.电影理论
这一部分较为深一些,通常很多影评人整片影评只分析电影理论,因为说起来的就太多了,比如女权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电影经济学、电影工业产业等等一系列,是学习电影专业的人会作出的专业分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那些年电影影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那些年电影影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