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布达佩斯大酒店影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布达佩斯大酒店影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布达佩斯大饭店灯光影评?
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灯光技巧的运用堪称精妙绝伦。影片的色彩搭配和构图都备受赞誉,其中灯光技术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对电影中灯光技巧的一些影评:
首先,电影中的吊顶上阵列的吊灯组合以及墙壁的壁灯,通过在同一空间不同高度的灯光的营造,使得整个空间灯光层次丰富。这种布光方式巧妙地突显了空间的立体感,使得场景更加生动且真实。
其次,门框上的灯泡组合设计独特,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又表现出极高的设计感。这种布光方式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人物和特定的场景上,强调了影片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此外,灯光在电影中的运用还具有强烈的视觉引导作用。例如,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灯光将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到人物脸上,强调了角色的情感表达和内心状态。这种布光方式为影片的情感层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上所述,《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灯光技巧无疑为这部电影的色彩搭配和构图增色不少。精妙的灯光设计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这种独特的灯光运用方式值得广大影视创作人员学习和借鉴。
如何评价《犬之岛》(Isle of Dogs)?
《犬之岛》在全网算是好评如潮,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名头加上他凭借该部影片获得了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又使得这部电影的逼格提升了一个台阶。
我得承认,这部电影确实有韦斯·安德森自己的电影美学在里面,对称风格,阴郁的画风,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太鼓配乐,樱花,相扑,俳句,一众电影界明星大咖的配音,都使得电影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克制,整洁的异样美感。
但可能是文化差异,个人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和机巧,尤其是导演掺杂了大量的政治隐喻,强权政治,种族歧视,反法西斯等等元素,使得观众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思考上,“猫”和“狗”这两者的概念,故事情节反而显得微不足道,颇有喧宾夺主的味道。
当然,电影让我眼前一亮的莫过于最后的结局,从隔离灭绝狗狗当必须爱狗,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同时也走到了两个极端,前者剥夺了民众爱狗的权利固然有错,但后者剥夺了民众讨厌的狗的权利难道就不是强权了么?在这看似温馨的结局之下,韦斯·安德森展现的反而是一个更为黑暗的内核,这是颇有意思的。
(文/星夜行 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整体呈现上非常有特点的动画电影,故事也很有创意。
《犬之岛》讲述了少年为救护卫犬朋友深入犬之岛,和新结交的犬类朋友一起粉碎叔叔市长的阴谋,让人和犬能和谐相处。
对称摄影和定格动画的风格本身就很有趣,但更有趣的是整部片子的节奏感,即有西部片的味道,又有节点式的幽默感。
故事的讲述非常完整,除了最后兄弟狗的巧合之外,角色间的戏剧张力还是挺足的。一只不愿意接触人类的流浪狗和一只对狗抱有身后感情的男孩,本来常规的人物关系放到类似末日的生存环境下,就有了孤胆英雄的意境。
另外的狭隘就是开场的五只狗,有四只后半点近乎透明,太龙套了,和主线毫不相干。
西方的文艺片导演有很多,但韦斯·安德森这样几乎被所有的文艺青年奉为偶像的导演却很罕见。
这位现年49岁的美国导演几乎已经成为美国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果从作者论的角度来说,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几乎都做到了“形式即风格”的独一无二。
和一般的文艺片导演不同,他的作品虽然常常违背好莱坞的类型叙事,但有没有欧洲文艺电影的极端和过于激进的自我表达。看安德森的电影,或许观众才能够真正理解——
电影才是属于成年人的银幕童话。
韦斯·安德森总是喜欢讲成年人世界的酸楚与迷惘,但在它的故事里却又看到过度的悲观与写实。
他总是用一种温和而略带诗意的风格,向观众娓娓道来一首首带着古典韵味的散文诗。
尤其是他标志性的强迫症式对称构图和对于色彩的运用,简直已经成为了他所有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创作形式。
看完电影我觉得《犬之岛》是今年值得一看的"狗片"。电影以狗狗的视角来反映故事情节,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电影中表达了狗有时候还有点人性而人却不像人了。里面有只狗跟我家的巴顿一样是粉鼻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狗,我想这也是导演想引起爱狗人士的共鸣吧。
导演是韦斯·安德森,是一个非常善于运用色彩的导演,曾经看过他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对于色彩的运用真心棒。另外朱亚文跟宋佳为影片配音也是一个亮点吧。
虽然这不是韦斯安德森导演最棒的作品,但作为韦斯安德森首部国内公映的电影,《犬之岛》依然非常值得推荐,大家有兴趣一定要去看一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布达佩斯大酒店影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布达佩斯大酒店影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