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评片头片尾相呼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影评片头片尾相呼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刀尖影评怎么样?
《刀尖》的影评普遍不是很好。观众和影评人认为,虽然影片有麦家的原著作为支撑,导演高群书也曾经执导过优秀的谍战片《风声》,但是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主要问题在于原著的故事规模过于宏大,而导演高群书在改编时似乎舍不得删减,导致电影显得过于臃肿,故事线散漫,影片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无法呼应。有观众表示,观看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被压缩成电影长度的电视剧,让人感到疲惫,严重影响了电影的观感。
此外,影片中的角色设定和演员选择也存在问题。主角金深水的形象变化过于剧烈,从一名医生到军统特工,再到新四军成员和共产党员,这样的转变对于演员来说挑战极大。然而,张译作为主演,虽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演员,但似乎并没有能够完全撑起这个角色,观众认为他显得过于成熟,无法呈现出角色深层次的变化。女主角郎月婷的表现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并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虽然《刀尖》有着优秀的原著和导演,但是因为改编不当和角色选择不合适,导致影片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
1921电影主题解析?
在电影《1921》的叙事上有三个聚焦。
一是时间聚焦。这次我们只讲了1921年,前面一点点1920,后面一点点1922,主题就聚焦在这一年。
二是地点聚焦。主题放在了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出发点,包括故事的开头在叙事上来说,从维也纳、东京到湖南、北京,都在讲上海这个名词,然后把故事线汇聚到上海,采用了由散到集中的叙事手法。
三是主题聚焦。主题集中讲一大代表和一大会议,聚焦以后的好处在于可以用很多精力挖掘细节,挖掘以前的叙事中没有看到的一面,毕竟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它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但我们又选择了一个小切口进入,其实给这个故事增加了难度。
这是文艺工作者为建党百年奉上的真诚之作。
一是着力挖掘党史“富矿”,展现清醒的历史观。电影《1921》坚持唯物史观这一根本方法把握这段历史,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风云大势上认识和反映建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去挖掘史料、选用史料、分析史料、叙述史料,把中共一大成立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的场景进行生动再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这部影片对于营造和烘托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高昂主旋律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青春化展现历史人物,引领青年人生观。《1921》大量起用青年演员,是当代“90”后向100年前“90”后集体致敬,反映出20世纪初“90后”的使命担当,为今天“90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提供了范本和榜样。同时,这种青春化的表达,也是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创新措施,是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方式,让青少年更加清醒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原因。
三是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具有出色艺术表现。以小细节反映大历史,小视角展现大人物,小空间折射大世界。影片成功把历史叙述转化为艺术表达,把历史细节与历史整体统一起来,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起来,运用了隐喻、象征、互文、呼应等艺术手法,影片气血丰盈、耐人寻味,是一部成功的完整的电影艺术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评片头片尾相呼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评片头片尾相呼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