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高粱的影评题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红高粱的影评题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红高粱影评论点?
在《红高粱》中,张艺谋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堪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达到了几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一种五体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对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颠轿”一场戏中,从表层来看,它是偌多抬轿的粗野壮汉对花轿中一位红装红盖头新娘的戏谑式恶作剧;但从深层来看,它既是几条赤膊壮汉面对新娘九儿的魅力所萌动的性的潜在欢悦与渴望的自发宣泄,又是对九儿面临不合理不人道的两性结合却又爱莫能助的悲凉、怨愤之情的自发发作。
其次是对死的神力的崇拜。在《红高粱》中,张艺谋要展示我们的人生图景是:这些十八里坡人,他们男欢女爱,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为族仇国耻,他们也一定奋起抗争,报仇雪耻,哪怕是为此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爱恨之两极,相反相成而一致。
第三是对酒的神力的崇拜。被美其名曰“十八里红”的高粱美酒,其品格在被重复唱过两次的《祭酒歌》中得到了最高的褒奖:“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口不臭……喝了这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而余占鳌正是在一醉方休的酒的神力中,把自己同九儿在高粱地里的私情一吐为快,并在十八里坡人中自古至今传为美谈的——红高粱酒的神力,就是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羁的神力;红高粱酒的品格,就是十八里坡人的自由自在的品格。
《红高粱》以对性、对死、对酒的神力的崇拜,表现了对人的本性中最基质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欲望、意志即生命本质力量的崇拜;它在影片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现,使影片不同凡响地“游乎逍遥放荡纵任变化之境”1。这是当今中国影片的一次破天荒的尝试与探索。我认为,影片得以在国际影坛赢得共鸣与一致喝彩,正是在这一点上;它断不是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一言所能概括的。
电影红高粱有几个版本?
《红高粱》曾经拍摄了两个版本:
1. 1987年由张艺谋执导、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
2. 2010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制作的电视剧《红高粱》。
这两个版本虽然都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而成,但是故事情节、镜头风格以及演员表演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1987年的电影版《红高粱》不仅是莫言创作的同名小说的首部影视改编作品,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叙事特点和独立思考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影响。
有两个版本。1986年莫言发布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后来这本小说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同名电影是在1988年10月上映的,在今年的10月12日又进行了重映。这部电影由巩俐和姜文主演,获得了百花奖、金鸡奖还有金熊奖,被众多影评人肯定。不过由于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较早,当时的观影条件并不是太好,所以看过这部《红高粱》的观众并不多。
电影《红高粱》是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该电影于1987年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影响深远。至今已有多个版本推出,其中最为经典的版本是1987年的原版,也有2006年的数字修复版和2011年的3D重制版。不同版本的电影在画面质量、配乐、细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尽管有多个版本,但原版仍是最为经典的版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高粱的影评题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高粱的影评题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