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浪地球每日影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流浪地球每日影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流浪地球小说评价?
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
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
外媒评《流浪地球》:看到了异于西方大片的价值观,价值观的不同到底体现在哪里?
相信看完《流浪地球》的影迷会发现,《流浪地球》似乎跟以往看的好莱坞主流科幻片,比如《2012》、《星际穿越》等在内核设定不尽相同!
导演郭帆曾经跟美国人聊流浪地球的核心设定的时候,美国人很疑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要选择将地球一起带走?之后郭帆找到了中国式科幻与西方科幻的意识形态的区别:“家园”的概念。
实际上,保护家庭,回归家庭同样是西方电影的一个主题,然而,“西方式”的家庭跟“中国式”的家园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回归家庭,强调的是人类回归到他的关系之中,经历过多重磨难后,最终回到他的家人身边,而中国式的回归家园,强调的是人回到他的环境之中,这也就阐明了为什么《流浪地球》的内核设定是背着地球走,而不是坐宇宙飞船去找新的家园!
第二部分,就是《流浪地球》更侧重团队合作精神,而西方主流的科幻片更倾向个人主义,具体如下:
好莱坞更愿意把拯救的行为放在主角所做的行为上,主角每一个行为都是有效且得到正反馈的,主角带领着小啰啰一步一脚印向拯救世界前进!
流浪地球的主角团却有很多行为得不到反馈,比如救援军刚子牺牲救下了韩子昂(吴孟达饰),但是韩子昂没活几分钟就领饭盒,死的很干脆,贴近当时的场景!另外就是千辛万苦把火石运来杭州,却发现
杭州尼玛没了!剧情里的反套路,反而更符合逻辑,主角的功劳仅仅是团队合作中的一个小缩影,并不是起关键作用,正如点燃火星其实早7小时已经有以色列的科学家提出了!也正是以小见大的立意,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无需依靠明星大咖!
我承认有孤胆英雄存在,拍电影聚焦在他们身上也合理,可是好莱坞实在玩过头了。英雄人物本来是以极大数量覆盖极低概率后产生的少数成功者,天下有几个艾迪墨菲,有几个张桃芳?
类比一下汶川吧,14万救援部队,能成功救出活人的有几支连队?撞山的邱光华机组是不是现实版的CN171-11救援队?
社会主义硬科幻不相信超人。北京第三区空管委提醒钢铁侠,黑飞不合法,亲人两行泪。
价值观的不同你可以具体看看《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2012》之类的影片。
其实说通透点,价值观的差异就在于:
一个是讲究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带着一群小弟一步一步的完成目标,这过程中不断凸显出主角的英勇和强大;一个讲究团队主义,就像流浪地球,即使刚子明知道老爷子救起来也活不下去,但仍旧去救。
不是因为救了我就成为了圣人,而是不救,我的良心、集体主义的良知无法容忍。
现实中的例子,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处受灾,处处伸出援手,这就是集体主义的体现,因为我们是一大家子,平时吵吵闹闹没事,但关键时候互帮互助!
不抛弃、不放弃。
人如果太理性,和机器人无异,那还能叫做人吗?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就用《星际穿越》做横向对比好了。
1、“诺亚方舟”模式观念vs“人定胜天”观念
除却“慷慨赴死派”之外,西方科幻在面对末日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跑——人跑了,在新的地方再开新家就是了,发洪水有诺亚方舟,英国待不下去可以去美洲,很正常不是么?
但中国人不一样,发洪水怎么办?治水啊!开山挖河筑坝,给你整治的明明白白?
这就是来自文化底层的逻辑。
所以西方人写的出《星际穿越》,而只有中国人写的出《流浪地球》。
2、“上帝”信仰vs“不靠神仙皇帝靠自己”信仰
《星际穿越》里的人类几乎是没希望了,突然出现了近距离的空间黑洞,并且最后可以进去5维空间,剧中透露是更高维的生物来帮助人类了。你看,骨子里还是“上帝”来拯救人类了,人类只是多努力一下而已。这就是基督教信仰带来的信仰模式。
而《流浪地球》呢?从来就没谁来流人类,大自然分分钟想吞了人类,人类能存活全靠自己,半点靠不了老天爷。这就是中国人的底层逻辑,我们可以愚公移山,我们可以精卫填海,我们靠自己活下去。
3、“马上见效”vs“千年传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流浪地球每日影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浪地球每日影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