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5绞刑架影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2015绞刑架影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养廉银”最高是工资的100倍,清朝官员们为何却还不够用?
养廉银是雍正时期(1723年开始推行),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而才推行的封建王朝“独有”的俸禄制度。
在养廉银出现之前,清朝的俸禄制度几乎原版继承了明朝。要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几乎是整个封建王朝最低,以至于官吏不贪,根本就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很多官吏更是因此罢官回家卖红薯。
到了清朝,官员为了生存,不得不从税收上“想办法”。
如此一来,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了,而清廷并未从老百姓更高的负担上,获得更高的收益。这部分多出来的收益,就是被各级官员的“办法”给掳走了。
养廉银真的的,正是这部分多出来的收益。
按照雍正的想法,与其让他们暗地里贪污,不如将这部分收益收归国有,然后拿出其中一部分,当做“养廉银”。这样,既保证了国库收益,又避免了官吏贪污。
说养廉银之前,先说一下大清官员整体收入组成
大清官员收入,大约包括俸禄、火耗、产业以及人情贿赂四个部分
俸禄这块大家都晓得,和今天的薪水工资没什么两样,最多拿拿恩俸之类的双薪
而清承明制,官员俸禄可以说很低。比如县令,一年也就45两左右的白银收入,加上米粮,一年差不多90两这样;再比如高品大员总督巡抚一类,他们薪水一年180两,加上米粮,一年三四百两。俸禄低,官员不得不在俸禄之外,想一些歪招
产业以及人情贿赂,这方面的具体收入没法计算,得看各自商业运作水平以及官职大小紧要
会玩的人,可能良田无数,产业万千,排队受贿,比如和珅。不会玩的人,可能也就几百亩地,拿一些惯例迎送孝敬,比如刘统勋一类的清官,还有数不清的庸官昏官
火耗复杂一些,这个涉及到税收
古代税收粮食和银钱是大头:粮食一块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吃马嚼和霉变虫咬之类的损耗;银钱呢,各地银两含银率不同,为了方便,各地会把收上来的税银融铸成规格银锭,同样有损耗。为弥补这方面的损失,地方官员会在规定的税率基础上多征收一些,这多征收部分就是火耗,而这火耗多少,就由地方官决定,完成任务剩余部分就进了官员腰包。清官好一些,昏官没有营收,那是很会在这方面想法子
所谓的养廉银,其实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制度并没有动官员的俸禄、产业以及人情贿赂方面收入,它动的是火耗。自雍正时起,清朝实行火耗归公制度,也就是把由地方官掌控的火耗充公上交统一结算,到年底时,再把税收结余部分重新按级别分配给地方官,这分配回去的,就是养廉银
一个是自己拿,一个是上头发,所以养廉银实质上是走一遍程序,使贪污合法化而已
由地方中枢控制火耗,官员不用再担负道德污名,养廉银实施之初,确实有成效,国库充盈了,官员腰包也合法的鼓了……
人性是贪婪的,别说100倍工资,就算1000倍,10000倍工资,对于贪婪的旧官僚来说,也是不够用的。
一、因为欲望。这是根本原因之一。
汉张衡 《东京赋》:“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
宋陆游 《对食》诗:“人苦不知足,贪欲浩无穷。”
明李开先 《宝剑记》:“岂知一性圆明,徒逞六根贪欲。”
瞿秋白 《欧文的新社会》:“那时没有丝毫恶浊的贪欲,爱情和理智将要扶持人类的运命。”
贪欲,是与生俱来的、所有人共有的一种自然生理状态和心理思维。贪欲也是一种强烈的意念和意向,人们时常为求之不得而苦恼而奔波,从某种意义上说,贪欲是生活的动力和追求。如果任其贪欲泛滥、膨胀,容易使人利令智昏,误入岐途,步入疯狂。我们是眼睛想看,耳朵想听,鼻子想闻,舌头想尝,身体想接触,潜意识里惦记着许多东西引起的贪欲,从而能引起无穷无尽的各种贪欲,这才是贪欲的基本来源,这是属于人性的鄙陋性,只能减弱,不能根除。
二、制度不健全,这是根本原因之二。
制度都是人创建的,完善的,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完美无缺的制度,就算是善政,几十年之后也开始不符合时代,也开始慢慢腐化,这是历史规律。
三、因为大环境。
思想家马克思说:“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旧官僚官员和资本家没有本质的区别,旧官僚官员追求金钱和资本家追求垄断为了利润是一个道理,为了钱可以出卖一切。
而且很多旧官僚官员认为大家都贪,凭什么我不能贪?权力在手,过期作废,能贪一点是一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5绞刑架影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5绞刑架影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