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步之遥影评崔永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一步之遥影评崔永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步之遥》真的算是烂片吗?
《一步之遥》当然不是烂片,是非常好的非常牛逼的艺术片,姜文是中国最优秀的导演,没有之一。那些说不好看,电影凌乱像大杂烩的人,其实是自己审美能力和内在积淀,或者是人生价值观都没有达到一定水准才不能动姜文这部片子带给大家的惊喜。恰恰相反,姜文这种荒诞,魔幻现实主义交杂的的影片在叙事和节奏处理上一点都不凌乱,电影目的性也非常强。姜文不是不会拍商业片,如果他拍商业片比所有商业片导演都牛逼,他是不屑拍商业片,他希望拍出一些有内涵有深度,能引发观众乃至整个社会思考的有力量的电影。有人总是说姜文再拍他的梦,在过度强调他的表达,这说得对也不对,姜文的自我表达不是胡乱给大家乱表达,他是有很多中心思想和丰富内涵的。《一步之遥》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姜文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性的揭露和讽刺,荒诞叙事下探讨了公平,正义,民主。其中包含的元素太多了,什么是好片子,好片子就是让你从电影院出来,一直都意犹未尽,各种思考的电影。姜文的片子让人看懂又没看懂,但电影的每个元素分析下去又有无限的探讨。每个人看到的感受理解不一样,而我从《一步之遥》电影里面看到的是大众离"公平正义民主”一步之遥,离人性的美丑一步之遥,所以这是一步非常牛逼的片子,之所以豆瓣打分那么低,不是说一些影评人他们文学水平问题,而是年龄,人生阅历,价值观,对世界观出现问题引起的,我真的倒是觉得姜文才是社会的正能量,他用他的作品在对我们社会我们所处的世界做出他心中的呐喊!
这部电影其实我不熟,好几年前看过一遍,最近我又看了几遍。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不错,如果说看电影来讲,卖座的电影我都只看一遍,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子的。但以前那些香港的老电影和姜文的我都是看几遍的,对与这部电影我有几点看法:
1. 一部好的电影都不会卖座,不能用卖座来说明电影的好坏,一部电影如果做到大家都喜欢了不一定是好电影。
2. 电影就是什么呢? 就是讲故事,因为是讲故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看去听故事,但是有了电影,故事就大众化了,连崔永元先生对姜文的电影都有很高的评价好,且还在小崔说事里单独宣传过。
3. 一部电影做成功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姜文和周星驰的电影都要好几年呢?甚至他们还说时间有点短,一个长时间打磨的电影就应该是好电影。
4. 一部之遥电影时间是140分钟,时间为什么要这么长呢?因为导演是想拍好的电影,讲好的故事不是为了卖座。
5. 演电影的主角到最后死了,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不了,但是这是故事,是一个真实的当时现况反应。
然后呢,我想说最近上映的邪不压正也不卖座但是我去电影院看了两遍。回来之后在我的头条里写了观后感,但是那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我并不觉得《一步之遥》很烂,我觉得之所以出现口碑下跌这样的情况,跟一部分人进行的舆论引导有关。2014年12月16日该片进行了第一次媒体看片,看过之后有一些记者发表了对该片的差评,说一个大师拍出一个看不懂的电影,这影响了后来的舆论走向。
于是大家就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说它“像春晚一样”“再也不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有灵气了”。这种反权威的势头,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姜文这个人给人们的感觉。他面对媒体的确曾经很不客气,跟记者针锋相对的回怼,让很多人对他闻风丧胆,网上还出现过“采访姜文的正确方式”的讨论。所以媒体也就可以发挥媒体的力量对他反击。
普通人对《一步之遥》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曾有一个节目采访一位看完该片的观众,问他感觉如何,他回答:“你想往深里看,就往深里看;你想往浅里看,就笑笑就算了。”这话感觉像废话,但不就是这样吗?你是学究,就可以研究一下它的内涵和深意,普通观众当做消遣也无妨,大家花钱图个乐,“像春晚一样”不也是证明它有娱乐性吗?
我觉得这部电影讲的其实就是如果一个人太过特立独行,在社会上该如何生存。片中的主角马走日对社会就不适应,从清朝到民国,辫子被剪了他痛哭流涕,被抓进监狱,被逼拍电影,后来又做了一个反抗者,却还是被杀死。马走日打武六时说:“你为什么要醒过来呢?你假装昏过去不就什么事儿都没了吗?”这就像我们如果面对社会的黑暗也选择忍受,是不是也就没事了呢?但是姜文肯定不能,因为他活得真实。
所谓的一步之遥,我认为跟名字里的隐喻。项飞田苟且偷生,但他戴马嚼子的丑态只有马走日见到过。中国象棋中,马比相少走一步,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步之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步之遥影评崔永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步之遥影评崔永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