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颐和园影评豆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颐和园影评豆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看了电影《芳华》有哪些观后感?
如歌如泣的年华碰到了那个迷茫 虚伪令人憎恨的岁月 他们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四射的热血无怨无悔的完成了对那个苦难时代的救赎 注释了青春的弥足 彰显着并让人唏嘘着作为一个个体芬芳美好如烟逝去的芳华!
芳华已逝,人心未老。
电影《芳华》讲述的是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中成长,感受人情冷暖、爱情萌发,反应了充满变数人生的命运的故事。
《芳华》在2017年首届塞班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在2018年柏林电影节“亚洲璀璨之星”单元斩获三项大奖。——导演冯小刚获得评委会特别奖,编剧严歌苓获得最佳编剧奖,女主角钟楚曦获得亚洲新锐奖。
《芳华》讲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是对于人性的思考。
看过《芳华》之后,何小萍这个人的一生遭遇让人不得不感叹,那个时代对她真的太残忍了。
还记得何小萍第一次来到文工团,欣喜地看着那里的每个人,好像每一个都闪耀着光辉。她痴痴的看着,眼睛里满满的都是羡慕,都是渴望。她努力地展示着,渴望能够融入这个集体。那时的她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芒。即使被人当众嫌弃一身汗味,她还是浅笑着,幻想中的新生活给了她力量…
还记得她偷了军装去拍照,捧着相片时眼睛里那满满的自豪。那样一个长期被冷落、被打压的孩子,因为这一身军装,对新生活充满了美丽的幻想,生出了新的期待。她以为进了部队就没有人欺负她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新的环境中,她还是成了集体的笑话,周围的人还是排挤她打压她嫌弃她。那个时候,她的眼里闪烁着是倔强的光芒。
题主说的是真心话。看完之后,我也觉得心里不舒坦,也就是题主所说的窝心。为啥?因为好人没得到好报。昨天,有一网友认为这是严歌苓和冯小刚故意丑化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并举出一例加以背书,说一位叫做丁晓兵的战士在那场战争中失去了右臂,但他后来成为了将军。这样的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不值得一驳。丁晓兵能成为将军,并不代表所有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都能成为将军,更不能否认有像刘峰这样的人的存在。事实上,比刘峰更惨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你没看到,没接触到而已。再说,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即便有原型,也一定不会就是原型。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许多宗教也宣扬“好人有好报”的思想,强调因果报应,劝人去做个好人。可在我看来,好人有好报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因为这世上好人没有好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电影《芳华》对于刘峰的结局其实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改编,小说里刘峰的后半生就更悲催。他卖过盗版书,被卖淫女抛弃过,最后还得了不治之症。如果按小说的情节拍,冯导估计得被骂死。不过,反过来说大家都还是善良之人,渴望好人能有好报。题主也是善良之人。如果看完不觉得窝心的话,不是经历过太多变得麻木了,就是不再相信因果报应。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变得不够善良了。但善良人容易被人欺负,容易被骗。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比我们更成熟,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是做善良的你,还是做不那么善良的他,就得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不说别人,就说我吧。即使看完《芳华》觉得窝火,可我还是决定要继续做善良之人,还是相信好人有好报。
芳华是一部让人流泪的好电影。
我看电影有很强烈的直觉,当时看完《星际穿越》,我觉得这个电影要火。前几天看完《芳华》,我也觉得电影要火,因为我哭了。
是的,《芳华》虽然被剪辑得有点跳跃,但它实际上反应了我们的过去的岁月,那是我们这个共和国的过去,我们其实都有共鸣。
我是80后出生,没有经历过文工团与越战,但为什么我会哭。因为我看到了那个在草地上独自跳舞的何小萍,那个瞬间击穿了我内心最柔弱的地方。很多人,看到那个镜头,也哭了,因为人生多苦难,大家都有感觉,大家其实都是在心灵创伤之后,独自舞蹈。另外,我很喜欢《沂蒙颂》这样的带有感情的革命歌曲,这是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它一定是有生命力的,一定是打动人的。
另外,我看到小萍给父亲写的信,包括她为什么要拍军装照的动机也清楚了,真的很感人。在这个世界上,父亲永远是父亲,不可能改了别人的姓,就忘记了自己的父亲。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不能数祖忘典的。我们都不会不爱自己的父亲,我想这些感情是共通的,但因为时代的迫害,她的父亲,没有归来。这其实是很悲伤的。
最后,这个电影的最后,联防队员打一个残疾军人,一个战斗英雄,我也哭了。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有那么多为国家牺牲的人,那么多军人,最后过得并不好,我觉得这个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国家虽然还很困难,但国家应该善良而有温情。
总之,这个电影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好电影,里面的姑娘也很美,现实虽然不美,但很真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颐和园影评豆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颐和园影评豆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