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视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中国正步走得最好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这是中国正步走的最好的。在中国历次阅兵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正步走得最好的?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这是中国正步走的最好的。在中国历次阅兵式上他们总是走在徒步方阵的最前面。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军队的震撼精神。这两年仪仗队里开始增加了女兵,又给人看到了飒爽英姿的中国女兵风采。在国家领导人接近外国首脑时的欢迎仪式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出色表现。

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视频

头条上中国阅兵所兵所现的霸气外国背景音乐叫什么?

不参加的,主要是欧盟、美日等,领导人不来。但有些也至少会派个使节表示一下。 没有那个国家是不理睬的。唱反调的,正是因为在乎,所以他们才会抱团,并希望扩大他们的意图。 只是阅兵,相对有些敏感,在区域性有利益冲突的,肯定要避讳。顺带的,背后的那些利益集团也就跳出来了。就像红场的那次,邀请了68个国家,只去了30个。国家之间,一两次博弈说明不了问题,比如亚投行,有利可图,谁也不愿意落后。

所谓震惊古代中外的永乐大阅兵,真相究竟如何?

导言

明朝时期的永乐大阅兵曾经“吓跪帖木儿使节”,阅兵的时候那是“锣鼓升天、人山人海、海枯石烂“,用一句话总结:曾经在明朝有一次举世大阅兵震惊世界发生在永乐年间……

△明朝地图

古代中国阅兵史

在古代中国,最早的阅兵可以追溯到夏朝建立前夜,当时大禹为向南方发展,召集各南方部落会盟时,号令自己的士兵手持带有羽毛装饰的兵器,载歌载舞伴着曲调;周武王伐纣时,曾组织“孟津观兵“,成为古代规模最大的军演之一;秦朝时,兵马俑的形象再现了阅兵的场景;汉代周亚夫插柳治军成为佳话;三国时期,诸葛亮八阵图练兵说明当时强调阵型训练的作用;晋代时开始实战演习;唐朝时期的阅兵,先由将军检阅再由皇帝检阅,检阅几乎年年进行;宋朝建立后,阅兵基本固定在春秋两个季节;元朝时期的阅兵侧重于骑兵。

永乐大阅兵的时代背景

明朝推翻元朝而建立,大量元朝官员流散到西亚国家,他们鼓吹当地的君主对明朝采取敌对态度。帖木儿帝国甚至打出了“反明复元”的旗号,在永乐四年的时候进行东征。未果,帖木儿暴毙,一场大战就此烟消云散。

郑和在永乐年间多次下西洋来宣扬国威,但前五次均是到达印度洋而返回,原因是马穆鲁克王朝控制红海流域,禁止驶入,虽然后来西亚和中亚各国均承认了明朝的正统地位,但都对明朝的实力纷纷表示怀疑。

永乐大阅兵,实际上只是一个谣言。

据该谣言所说,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三军检阅。

在永乐大阅兵中,有十万明军参与受阅,而且还提前邀请周围诸国遣使观摩。最后,明军凭借不可一世的军容和各种各样的先进武器直接让二十七个前来观摩的国家折服,而帖木儿王朝的使臣更是率先下跪认怂。

按理说,如此盛大的阅兵,在史书上怎么说也会留下浓厚的一笔。然而,翻阅明朝的所有史书,似乎看不到永乐大阅兵的痕迹。

朱棣是比较喜欢阅兵的,但朱棣阅兵通常都是北伐远征前的军事集结和鼓舞士气。

例如,永乐八年,朱棣首次北伐,就集结了号称五十万大军在位于今天河北张北附近进行检阅。永乐十二年,朱棣远征南下的瓦刺蒙古人时,又在河北的张北附近对大军进行检阅。此后十年,朱棣两次兴兵北上,北伐前,都在北京城检阅过精锐的北伐部队。

有关朱棣数次检阅大军,史书上都有直接与之挂钩的检阅记录。可是,有关永乐十九年的永乐大阅兵,却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

再有一点,就是谣言中,来自帖木儿王国的使臣看到明朝阅兵后竟直接下跪认怂,这就有点夸张了。因为朱棣时期举行的阅兵,估计很难让帖木儿王国这种级别的国家感到惊恐,毕竟在明成祖时期,明军的军事武器并没有远远领先于帖木儿王国,而且明军在某些领域,还逊色于帖木儿王国。
图:帖木儿

例如,谣言中永乐大阅兵时展示的火器,比如说虎威炮、火龙枪、安南铳等,实际上也并不可能让帖木儿王国的使臣感到惊恐。

因为在明朝建立前,欧亚大陆的某些区域就已经在使用早期的各种火药武器。因此,当明军还在使用元朝留下的旧技术时,欧亚大陆某些国家的军队至少也有类似的水准,而中亚的帖木儿王国恰巧就是最早使用火器的几个国家之一,所以帖木儿王国的使臣自然不可能折服于明军阅兵展示的先进火器。

所谓的“永乐大阅兵”,十有八九是段子手编造的。

网上有个故事,说永乐十九年,朱棣在北京怀柔进行了一次大阅兵。调集了“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进行各类军事演习。另外还有西南地区调来的土狼兵和白杆兵,让参阅部队达到了10万人之众。

阅兵时军容齐整,再加上各类火器的操演,让各国使节惊叹不已。帖木儿汗国的使臣也跪地磕头,甚至把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生前所骑的战马,赠送给了朱棣,以表达最高敬意。

(永乐五次北征)

其实啊,有些段子可以编,因为历史本来就有模糊的地方,有些野史发挥一下也无妨。但是,像“永乐大阅兵”这种国家级别的重大事件,能随便瞎编吗?随便找一本关于明朝的史书,你都看不到永乐十九年阅兵的事情。

实际上,永乐朝大阅确实有,但不是十九年的事情。五次大阅都是在北征之前,分别是永乐八年、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北征录》、《明太宗实录》中都有记载。如果真有个十九年的大阅,为什么会漏掉?

再说这个段子中的明显错误,白杆兵是明末四川秦玉良所创的特殊兵种,怎么能穿越回永乐朝参加阅兵?

(《科学大观园》杂志)

阅兵可以显示国家军队实力,震慑和警告周边心怀敌意的国家,最好不要挑起战争。中国500多年前的永乐大阅兵是当时亚洲之最!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建立起来的,但元朝建立的“四大汗国”仍有三个存在。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兵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余部力量打成了“游牧民族”。但是还有许多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的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人极力鼓动所在国对抗明朝。

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颠覆西察合台汗国建立起“帖木儿帝国”。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帖木儿随即谋划远征中国,派特务到北京活动,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明朝使臣郭骥,随后又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鼓吹“反明复元”。但蒙古本部的鞑靼以及瓦剌反而派使者,到南京通报消息。

永乐四年,帖木儿大举东征,号称百万大军,其实际兵力只有20万,明军在河西以及哈密严阵以待。然而帖木儿却病死在了路上,他们的东征之战也就此烟消云散,而此后,帖木儿的几个皇子为争夺皇位陷入了内战。

明朝朱棣登基后,一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另一方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并派遣使者向明朝示好,承认明朝“宗主国”的地位,但还有其他国家的“反华势力”。

郑和五下西洋行至印度洋时,因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海域,严禁东方船队驶入,于是被迫返回。虽说中亚和西亚的许多国家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但是对大明王朝的真实实力,各国还是心中没底。因此举行一次大阅兵活动,以宣示大明的强大军力,进而巩固中亚和西亚国家同大明的“朝贡”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永乐16年(14 18年),朱棣派陈诚出使中亚。第3年7月,中亚和西亚国家联合派遣了一支600多人的使团来明朝回访。使团抵达嘉峪关时,朱棣派遣了六千多精锐骑兵一路护送。使团途经九边每个军镇时,受到了蒙族、回族军官的接待,并了解了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边关的强大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来到北京后,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之礼,帖木儿国使臣则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只行鞠躬之礼,朱棣也并不在意。随后朱棣安排使团在山东、河南、江苏各名胜古镇“观光旅游”,使者们亲眼见识了明朝城市的富庶繁华。两个月后,各国使者接到通知,将参观朱棣在北京周边举行的大规模“狩猎”(阅兵)表演。

永乐19年3月,阅兵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朱棣调动了经过精心挑选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共10万军队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和步骑合击等项目。

此外,又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外看中国阅兵节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