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充气娃娃系列番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充气娃娃系列番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是什么?有何实例?
潜艇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神秘的武器之一了,当其噪音降低到90分贝左右的时候,就可以隐匿于海中,声纳都无法侦测。正因如此,潜艇担任了各国海军的重要职责,这样极具战略地位的武器在海中是否真得无所畏惧呢?
其实,“海底断崖”便是潜艇在海底的噩梦。所谓海底断崖并不是真的如山体悬崖般突然断开,而是上层与下层的海水突然出现极大的密度差,上层的海水密度远大于下层的海水,而密度差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会将导致潜艇下坠,并且无法通过常规的排水方式上浮,便如同坠入断崖,在下坠深度超过潜艇的极限深度时,后果可想而知。在全球海军历史上,因海底断崖而导致的悲剧不止一二。
美国军方初次研制出的核潜艇长尾鲨号,造价就高达5000万美元,彼时可谓风头无二、无人能敌,但在海中进行实验时遭遇了断崖噩梦,艇内129人全部遇难,携带的22枚核弹也一同埋葬深海。巧的是,美方的冷战对象俄罗斯的K142号潜艇也在80年代因海底断崖悄然失踪,所有成员无一生还。冷战期间,双方均在海上布置了重兵,很多潜艇的消失都与海底断崖有关。
而1967年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也因海底断崖而沉没,以色列耗时31年只为寻找艇内的69位成员,最终在3000米的海底发现其已断成三截,69条生命湮灭于此。
遭遇海底断崖其实并非无力回天,中国海军的372号潜艇便创造了唯一的奇迹,在短短几分钟内,潜艇上的将领与士兵们沉着冷静,凭着过硬的技巧及军事素养成功脱险,并且士兵们并未在脱险后置潜艇于不顾,而是维修部件并继续执行任务,令人钦佩。
海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盐度、压力、声音传播速度等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而这些在海水垂直方向发生突变的水层通常被称为海水跃变层。我们常说的海中断崖其实就是海洋中特有的密度跃变层,在海中断崖中,一般上层海水密度大,下层海水密度小,而潜艇所受到的浮力就是其体积排开海水的重量,当排开海水体积不变时,一旦从密度大的海水中进入密度小的海水中,浮力就会大幅减少,从而导致自身重量大大超过浮力,最终发生恐怖的极速掉深现象,仿佛从海中悬崖坠落,万劫不复!
(海水密度跃变导致的海中断崖现象)
潜艇一旦出现快速掉深,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置,掉深超过潜艇的极限潜深,艇壳最终将会被海水巨大压力挤爆,导致艇毁人亡的惨剧!1963年,美国海军最强的“长尾鲨”号攻击型核潜艇在进行300米极限潜深试验时,不幸遭遇海中断崖,直接从300米水深掉深至2300米海底,艇上129人全部死亡。1968年,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从英国经地中海返航以色列途中神秘消失,一时间埃及击沉说、间谍破坏说、质量问题说,各种流言蜚语四起!直到30年后的1999年,搜救人员在海底3000米处找到“达喀尔”号遗骸才揭开这一谜底,该潜艇也是遭遇海底断崖而直接沉底爆裂,艇上人员全部牺牲!(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残骸)
海中断崖如此可怕,难道就毫无办法了吗?当然不是,只需对症下药即可!潜艇遭遇海中断崖快速掉深,主要是因为海水密度导致的浮力减少,在潜艇排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对潜艇进行减重就相当于变相的增加了潜艇的浮力!潜艇的下潜和上浮主要是由艇首到艇尾两侧数十个水柜(水舱)控制,水柜内的水则由顶部的通气阀和底部的通海阀控制。
(潜艇压水舱结构)
当潜艇需要下潜时,关闭通气阀,打开通海阀,外界海水通过自身压力注入水柜,潜艇自身重力大于浮力,潜艇下潜。当潜艇需要上浮时,打开通海阀和通气阀,同时往通气阀内注入高压气体,气体挤压将海水从通海阀中排出,然后关闭通海阀,这时潜艇浮力大于重力,潜艇下潜。
(潜艇控制压水舱水量从而实现下潜上浮)
遭遇海底断崖后,第一时间应该做的就是打开通气阀,往水柜内充气,减少自身重力,以求浮力将潜艇托举上浮!同时应该做的就是关闭各种水、油、电、气管路,防止二次次生灾害的发生,因为相对于潜艇艇壳而言,这些管路的承压性能更差,更容易首先发生泄露、起火甚至于爆炸,如果在掉深的同时发生这些连锁反应,最后很可能就是回天乏术,下场如长尾鲨一般凄惨!
(潜艇内部各种四通八达的管路系统)
然而方法是有了,但是反应速度、处置速度如果跟不上,同样是然并卵!因为潜艇在遭遇海中断崖后,快速掉深至极限深度往往就是几分钟时间,所以把握好所谓的“黄金180秒”时间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三分钟内快速进行损管作业,控制潜艇姿态和掉深速度,才可能自救成功,如果反应稍微慢一点,最后的结果依旧是一首凉凉!要完成这样的应急处置,平时没有经常性的严格损管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作战训练时,各个岗位没有严格执标,密切关注潜艇状态,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潜艇指挥员如果指挥不当,阵前自乱阵脚,那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正是因为难度极大,从二战至今,潜艇遭遇断崖掉深,自救成功的只有中国的372艇!(潜艇进行损管训练)
2014年,海军基洛级常规潜艇372艇在南海进行远洋航行训练时不幸遭遇海中断崖,潜艇出现快速掉深,主机舱管道破裂漏水,情况十分危急!最终在潜艇支队长王红理的正确指挥下,全艇官兵齐心协力,在10秒钟之内,所有水柜开始供气排水,1分钟之内,全艇各种阀门和电气设备全部关闭,2分钟内,潜艇水密舱室完成密闭隔离,3分钟之后,潜艇掉深停止,372艇自救成功!2016年8月,全艇官兵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荣誉称号,支队长王红理荣立个人一等功(现任东海舰队副参谋长)!创造了世界海军奇迹的中国潜艇兵,得到这些荣誉名至实归!
(372艇官兵)
海底断崖十分可怕,潜艇如果遭遇海底断崖,基本都会艇毁人亡。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的636M型常规潜艇372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遭遇海底断崖“掉深”后成功自救脱险的潜艇,创造了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奇迹。
“海底断崖”又称“水下断崖”现象,主要是因为海水密度不同造成的。当潜艇从海水高密度海域进入海水低密度海域时,潜艇的浮力会突然减少,潜艇将会急剧下沉,专业上称这种现象为“掉深”。宛如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掉下悬崖,其惊险程度可见一斑。
潜艇在水下航行是充满挑战的,潜艇部队内部有个说法,那就是潜艇有三怕。“一怕掉深、二怕进水、三怕起火”。“掉深”排在潜艇所有危险状况之首,足以见得它的厉害之处。这是因为“掉深”可能会导致潜艇的实际下潜深度超过设计下潜深度,造成潜艇破裂进水,结构解体。潜艇的主机舱内遍布大量电气设备,一旦进水,还可能会引发火灾等事故,最终的结果将会是艇毁人亡。
最著名的潜艇“掉深”案例当属美海军的“长尾鲨”号核潜艇沉没事故。1963年4月,这艘刚刚服役不满两年的新型核潜艇在美国东部沿海进行深潜试验时发生沉没事故,潜艇在2560米深的大西洋洋底被巨大的海水压力压碎解体,艇上129名艇员全部遇难。尽管目前关于该潜艇事故原因仍然有争议,不排除是除“海底断崖”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但是该潜艇悲壮的沉没解体结果无疑向外界鲜活的展示了潜艇“掉深”的严重后果。
当然,并不是说遇到“海底断崖”潜艇就会在劫难逃。在2014年年初,中国海军的372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就突然遭遇“海底断崖”现象。373艇的番号为远征72号,隶属于海军潜艇某支队,驻三亚榆林基地。这是一艘俄制基洛级636M型潜艇,是我国引进的第二批基洛潜艇,作战性能超过印度的8艘基洛877挺,稍逊于越南的6艘最新型基洛636M1。
372潜艇在短短几秒钟内从正常潜航深度下沉70多米。当时潜艇主电机舱有管道破损,第五舱有进水,情况一度非常危险。但372艇官兵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在短短数分钟内准确执行一系列口令,完成500多个动作,避免潜艇面临更大的危机。最终在进行封闭隔舱,损管堵漏等操作后,潜艇成功自救上浮,化险为夷,创造了世界潜艇遭遇“海底断崖”现象时成功自救的奇迹,特别是372艇最后还自行修好艇上受损设备,继续执行预定任务,足以见得372艇官兵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之高。2014年,海军给372潜艇全体艇员记集体一等功。
为了避免潜艇遭遇“海底断崖”现象遇险,各国海军只能加强对潜艇航行海域的水文调查。强国海军都拥有先进的海洋水文信息调查船,它们可以调查特定海域的海水流向、潮汐、盐度、温度、暗礁、水下地形等信息。这些数据将成为潜艇水下航行的重要参考依据,避免潜艇身处险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充气娃娃系列番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充气娃娃系列番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