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番号好看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加勒比番号好看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加勒比番号好看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部队被全歼后又重新组建并延用番号的?美陆军第106步兵师在1944年末的突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加勒比番号好看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加勒比番号好看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部队被全歼后又重新组建并延用番号的?

美陆军第106步兵师在1944年末的突出部战役中首当其冲,三个团中的两个(第422、423步兵团级战斗队)被合围歼灭,然而此师随即又补充了2个团(第3、第159步兵团)继续作战。不过第422和423团级战斗队番号没有恢复。

加勒比番号好看的,

第五纵队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五纵队一词起源于二战前夕,西班牙内战之时。在当下,主要是指两个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的组织,从对方内部出现认同本组织纲领或者意识形态的人员,自发的宣传或者维护本组织利益。

第五纵队源自1936年一一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隐藏在西班牙共和国后方从事间谍活动的间谍总称。

1936年10月,西班牙叛军伙同德意法西斯军队联手进攻首都马德里时,叛军首领拉诺在广播中扬言道:他的四个纵队正在攻击首都,第五纵队则早已潜伏在城里准备里应外合。

从此,第五纵队成为“隐藏敌方内部的间谍”的代称。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密码》一文中,将第五纵队引入小说,定义为“敌方混入己方之敌”,从此“第五纵队”作为间谍代称中外流传!

感谢邀请。上网查询结果是:1936年10月西班牙内战时期,进攻西班牙共和国首都马德里的叛军将领摩拉扬言,他们正在用四个纵队进攻马德里,而第五纵队已在首都等待着。这”第五纵队”指在共和国后方活动的叛徒、间谍和破坏分子。现在泛指被帝国主义和其他侵略者所利用在内部进行破坏、颠覆活动的叛徒和间谍组织。

看见一堆热衷抓“云特务”的云好汉天天嚷嚷第五纵队,却连第五纵队的知识产权都给错人,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首先,“第五纵队”(Fifth column)的名字的确源于西班牙内战,但说出这个话的并不是后来的西班牙统治者佛朗哥,而是另一名反共和派将领缪拉(Emilio Mola Vidal)。

作为比佛朗哥反共和资历更深的军事实力派,缪拉在36年战争刚开始时,是西班牙本土反共和军(国民军)陆军的主力(佛朗哥军队主要在西属摩洛哥),总兵力有4个纵队(columnas,相当于军)之多,国民军第一次攻打马德里的主力就是缪拉部。当时缪拉制作了许多舆论,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也刻意召集许多记着造势,被记者问“哪个纵队会第一个攻进马德里”时,他处于故弄玄虚和军事保密的考虑,说了“第五纵队”,翻译成人类听得懂的语言,其实就相当于相声里那句“我不能马上告诉你,马上告诉你你印象不深”——事实上缪拉并没有那么强的间谍和内应实力,甚至军事实力也远没有那么强大,最终四个纵队被从马德里外围击退,“第五纵队”则毫无作为。

但这个“第五纵队”的说法不胫而走,被精神过敏、那年头又学了某位熊大做派的马德里当局用作大清洗的借口——这可不是某些网上动不动“抓特务”的小粉圈,那是真杀真砍啊,死了一千多人,很多热心去帮助他们的国际纵队战士也是被这个词莫名其妙送了性命的,总之折腾了好一会,甚至于共和军最有才能的将领、总参谋长罗霍(Vicente Rojo)也一度被骚扰得不得安宁。

简单说,第一,第五纵队这个词是缪拉而非佛朗哥的原创,第二,缪拉用这个词是在忽悠记者,最初并无深意,但被共和派中的“抓特务派”用作清洗借口,由此成了“内奸”的代名词;第三,尽管如此,马德里并非“第五纵队”攻破的,事实上缪拉1937年6月3日飞机失事摔死,而马德里要到一年多后的1938年3月28日才被佛朗哥的军队攻破,此时距离缪拉从马德里撤退已经快两年了。

当然,由于“第五纵队”从此背负恶名,中国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各部大多不愿意设第五纵队,早期各军区纵队设置不规范且不去说,后期的几大主力,如晋察冀、晋冀鲁豫与华北(这三家其实纵队序列号是打通的)、西北、华东,都是四纵直接跳到六纵。

但五纵还是有一个的:当时规模最大的东北野战军,就成立了第五纵队——1948年3月31日,辽东军区独立一、二、三师在辽阳合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吴瑞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下辖13师、14师、15师,在辽沈战役中五纵表现出色,俘虏新一军军长文小山,1948年11月改称42军。这个军的传承一直延续到今天。

华东野战军1947年初正式组建时,第一批共成立了九个步兵纵队,番号却是从一到十,唯独避开了“五纵”的番号。中原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也没有授予五纵的番号,显然就是在避讳这个名词的不光彩之处,尤其是在战争时期。

(东野五纵司令员万毅)

确实存在第五纵队作战序列的是东北野战军,其实也是东野最后成立的步兵纵队之一,时间已经是1948年3月,显然在东野壮大过程中,也有意规避了这个番号的“恶名”。东野五纵是以三个独立师为基干编组的,首任司令员万毅,也就是后来的第42军。

历史上“第五纵队”的臭名昭著出现在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期间,本来该国内战是由左翼的共和国政府军对垒右翼的佛朗哥“长枪党”叛军,并没有其它国家和势力什么事。但是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为了扩军和打压欧洲左派力量,悍然出兵协助佛朗哥军队,其中仅意大利就出动了50000军队和300辆坦克,德国派出了“兀鹰军团”。

(佛郎哥)

于是政府军的军事形势逐渐不利,开始呼吁国际援助,以苏联为首的十几个国家都派出了志愿人员和提供帮助,其中苏联直接就是动用了以巴甫洛夫上将为指挥官的正规部队。虽然在短时期内帮助西班牙共和军顶住了叛军进攻,但是德意毕竟占据地理之便,一步步加大了派兵和军援的力度,战争形势仍然逆转,至1939年初,共和军唯一还在坚守的城市,只剩下首都马德里。

佛朗哥的军队早在向马德里推进期间,就在广播上叫嚣:“我们有四个纵队正在进攻,还有一个纵队在首都等待”。这所谓的最后一个纵队,就是指共和军内部的立场动摇者,因为佛朗哥军队得到了西方所有主要国家的明里或者暗地支持,已经在军事和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共和军内部很有一批人正跟叛军暗通款曲。

二战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残酷战役?

许多军史爱好者会想当然的认为,中国远征军之“驻印军”在缅北反攻时期定是摧枯拉朽,毕竟其主力新一军是全套美式装备,另有美国空军大力支援。而事实上,在野战和从林战中或许如此,但城市巷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驻印军经历最残酷和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是1944年5月爆发的“密支那战役”,这次战役的艰苦和复杂程度确实少为人知。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

密支那是缅北重镇,位于伊落瓦底江西岸,是纵贯缅甸南北的铁路终点和水陆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向东百里,便是我国滇西的腾冲。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时,就曾经计划过密支那会战,结果由于英军的单方面撤退而流产,而驻印军自缅北反攻时,一路杀来的胡康河谷尽头,便是密支那。

1944年5月,在新一军主力(廖耀湘新22师和孙立人新38师)还没有完全突破胡康河谷的情况下,日寇缅甸方面军却在另外一个方向发起了对印度的“乌号作战”,英国人手忙脚乱并要求重庆政府向缅北增兵,以便加大进攻力度牵制日军。于是从滇西空运调来的新编第30师、新编第50师等部队纷纷到达缅北,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麾下兵力骤然富裕起来,但将这些部队全部投向狭窄的河谷作战显然是不明智的。

手握重兵的史迪威信心爆棚,决心模仿太平洋上的蛙跳作战搞搞“跳越式”奇袭,拟用一支中美混合部队秘密长途奔袭密支那,封闭胡康河谷内残留的所有日军,进而一举歼灭。他将本次行动代号命名为“眼镜王蛇”,动用了美军特种部队“5037团”和驻印军的新22师一部、新30师和新50师各一个团以及英军的别动队,混编成三个纵队遂行作战任务。

日军缅甸方面军所属的第33军司令官本多材政中将,亦深知密支那乃连接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的要点,是阻止中国远征军缅北和滇西两支部队会师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密支那尚未发生战事时,就已经派遣了一个步兵联队驻扎,番号是有“丛林之虎”之称的第18师团114联队,联队长丸山大佐,该师团兵源地北九州,士兵中不乏矿工出身,擅长挖沟打洞,密支那整个城区被他们挖成了地下蚁城。

(日军33军司令官本多中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加勒比番号好看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加勒比番号好看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