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水墨动画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水墨动画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意义?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的轮廊线时有时无,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
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
中国第一个水墨动画是哪一个?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象的动画片。 1960年1月31日,陈毅副总理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同年2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由阿达负责人物和背景设计、吕晋负责绘制动画、段孝萱负责拍摄和洗印技术的试验小组,经近三个月的时间,使《水墨动画片断》试验获得成功。1961年7月,美影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水蝌蚪找妈妈》,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成功,该制作技术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中中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和小蝌蚪找妈妈一样的动画片
《牧笛》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的水墨动画片,由盛特伟、钱家骏担任导演,盛特伟兼任编剧,段孝萱担任摄影,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世界第二部水墨动画片。
该片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讲述了一个小牧童在放牛时睡着了,梦到自己的牛离开了,寻牛过程中,他吹起自己用竹子做的笛子,牛听到笛声回到了他身边,梦醒后他用笛声引着牛回家的故事。
连欧美和日本都赞叹的中国水墨动画片为什么不生产了?
第一,水墨动画的制作难度过大,成本太高。因为赛璐珞底板无法表现水墨是晕染效果,所以水墨动画实际是分层绘画分层渲染再合成拍摄的,也就是水墨画中的干笔部分,晕染部分等等都是分别画在不同层的底板上再合成的。制作同样分钟的动画 其工作量和难度比普通动画大太多,很难支撑高时长动画的制作。即便现在电脑系统已经支撑水墨效果了,分层作画依然是必须的,电脑制作水墨动画依然需要的工时远大于普通动画。
第二,水墨动画对原画的艺术水平要求太高,水墨的意境,稍有差池表现力就会出问题,需要原画师本身有非常高的水墨画修养,这个在现在工业化动画时代很难达成。当年制作水墨动画时,艺术把关的负责人都是李可染等国画大师,现在哪个动画制作能有面子请得到这种大师来做艺术总监?
第三,水墨画自身的表现力存在缺陷,水墨画是文人画而非装饰画,其表现力在故事性装饰性上先天存在不足。这也是导致水墨动画在工业化动画时代没落的重要原因。
问题提得不太精准,中国水墨画和水墨动画片的确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但是在欧美和日本基本没有观众市场。评论家好评不算打开了海外市场。
我们看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断得奖,的确是荣耀也是全世界影评人和艺术家们对中国美术制片的肯定。可以说,在艺术角度上,中国美术制片水平在当时已经是世界超一流的水平了。但是商业化和娱乐化一直不足。
1)成本问题:水墨动画片是非常美的作品,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就靠大量画作来拼接,画风与图像的统一还不够,墨色、晕染、笔触等都得相同,难度极大,成本极高。
到了今天电脑时代,很多东西的确也方便用自动生成了,但是中国国画的风韵却是电脑无法模拟的。画作成本还会继续高企。
2)受众问题:另外一个角度是受众,除了中国的部分爱好者之外,这类作品的市场很小,受众不够多,很多未必愿意花钱看。
3)制作规模:与泥塑片、木偶片、剪纸片一样,水墨动画也是美术制片的分支种类。这种片子都需要专业人士去做,专门的团队、专门的设计,立项很难。而一般动画片就很容易立项,因为从业人员和团队很多,技术通用性也很强。
4)文化推广和商业模式:水墨动画片可能是文化领域里最好的中国名片之一,是中国文化推广的利器,但是如何选材选题,生动活泼又能够被大众欢迎,是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如果能够有合理方案,上马项目很容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水墨动画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水墨动画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